植物性硅素,预防脂肪肝的新手法
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缺乏运动,近年来,快节奏的生活直接导致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您可别小瞧了脂肪肝,它不仅会损伤肝细胞、诱发或者加重糖尿病、严重了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严重肝病。临床统计数字显示,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而我国目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12.5%~35.4% ,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人里就有1人罹患脂肪肝。而在全球范围内,脂肪肝也已超越乙肝等病毒性肝炎,成为全球第一大肝脏疾病。
有的朋友该说了:“脂肪肝?那还不好办,一周饿两天就好了!”您别开玩笑了,虽说针对脂肪肝,治疗过程基本上是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来控制的,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病变。这可不是简简单单饿两顿就能解决的问题,除非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等基础疾病,否则药物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目前对于药物治疗医学界尚未达成共识。而最近日本爱知医科大学医院就进行了一项试验研究,证明水溶性硅素对于脂肪肝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这项研究是在爱知医科大学医院先发性综合医疗中心(AMPIMEC)针对40名排除了其他肝脏疾病的脂肪肝患者进行的。通过公开招募参与的形式,随机将志愿者分成两组,最后对摄入水溶性硅组抽取了16例样本(平均年龄±标准差:67.94±8.50岁),水溶性硅未摄入组抽取了9例样本(平均年龄±标准差:66.11±11.83岁)进行评估。摄入组16人包括9名男性(平均年龄±标准差:63.80±14.34岁)和7名女性,未摄入组则包含5名男性、4名女性(平均年龄±标准差:69.00±8.87岁)。
摄入组,每天摄入约9ml的水溶性硅素,持续时间为6个月,同时进行通常的饮食·运动疗法,而非摄入组,则仅仅是进行通常的饮食·运动疗法。开始的头三个月,两组人员的体重都有着明显的下降,但三个月之后,非摄入组人群的体重反而出现了反弹,摄入组的体重则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这表明水溶性硅可能对正常饮食和运动疗法的减肥效果有额外的作用,两组组相比,表现出平均约3公斤的减肥效果,并且他们的BMI也显着下降。考虑到此类人群难以维持长期的饮食和运动疗法,所以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用户还是有着显著效果的。
此外,临床上,肝功能指标ChE和AST也有所改善。ChE是肝功能检查中常见的指标之一,全称为胆碱酯酶,反映了肝脏的蛋白质合成能力和脂质代谢的增强,一般肥厚性脂肪肝、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都会造成ChE值的增加。而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中,是反映肝功能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如果出现了升高的现象,则很容易导致肝脏病变的发生。通过上述图标可以看出水溶性硅素摄入组,AST指标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
究其根源,主要得利于水溶性硅素两方面的特性:一是硅素是构成线粒体的重要元素,是线粒体最重要的赋活剂,能够增大和强化线粒体促进代谢和再生,去除活性氧,促进线粒体正常复制再生。而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线粒体得到了修复,蛋白质合成代谢能力自然得到了增强,chE指标自然也就下降了。
而水溶性硅素还有个作用就是扩张血管,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它能增强血管的弹力纤维,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一旦血管经过了修复,进入到人体内的营养就会被有效地运输到身体各处,当然就会降低AST指标了。
此外,在整个研究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临床不良事件,足以证明水溶性硅素的安全性。当然,该实验针对人群还是较少,还需要更多的数据以及更进一步的研究,但这些结果也足以证明,口服水溶性硅对于治疗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脂肪肝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